医生,我有幽门螺旋杆菌,会不会得癌症啊? 医生,我这个幽门螺旋杆菌怎么治啊?是不是得把胃切掉啊? 所以,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菌?它和胃癌有什么关系?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得胃癌吗?
幽门螺旋杆菌
故事要从1984年,澳大利亚医生Marshall喝下的那杯幽门螺旋杆菌说起……
分泌大量胃酸的胃,就像一个装满盐酸的大袋子,长期以来,人们并不相信能有微生物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存——因此人们将胃炎、胃溃疡等疾病归咎于刺激性食物、精神压力等因素。
19世纪末,人们在胃黏膜表面发现了一种螺旋状细菌——即我们现在熟知的幽门螺旋杆菌。但在漫长的百年间,它的存在并没有引起重视。
直到1979年,澳大利亚42岁的病理学家Robin Warren在病理标本中看到了这个细菌。1981年,他邀请当年只有30岁的内科医生Barry Marshall合作——他们在许多胃病患者病理检查中发现了这个螺旋状的细菌——Marshall给其中一位80岁的患者使用了抗生素,并惊喜地发现患者再也不胃痛了,大受鼓舞的Marshall医生投入大量精力分离、体外培养出了幽门螺旋杆菌。
Marshall和Warren兴奋地四处奔走,参加学术会议、书写论文,将他们的发现告诉众人,却四处碰壁——人们并不愿意相信有细菌能“活蹦乱跳”在穷凶极恶的胃液里,对我们的胃造成伤害。
一怒之下,Marshall将一杯含有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液喝下——几天后,他开始呕吐腹痛;10天后他接受胃镜检查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——Marshall将这场勇敢的试验发表在澳大利亚医学杂志上——仍然没有引起重视... ...
未来的十年间里,Marshall医生从澳大利亚辗转到美国,他“在自己身上做实验”的英勇事迹渐渐得到媒体报道、群众关注。
全美乃至全球医学界开始接受并宣传“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可能因幽门螺旋杆菌导致,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”的观念,Marshall和Warren也因此获得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。
注:幽门螺旋杆菌英文名叫Helicobacter pylori,可简写为Hp——所以,我们平时在检查单上看到的Hp就是幽门螺旋杆菌啦。
这时大家可能会疑惑:导致胃炎、消化道溃疡的细菌,怎么就成了致癌物呢?
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
在经年的研究中,人们发现:幽门螺旋杆菌高感染的地区胃癌发病率也有所升高;胃癌患者中检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;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后,胃癌的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都有所下降……
在这些证据之下,人们意识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对胃癌的发生有一定贡献——把它列入“致癌黑名单”,提高警惕,积极应对便显得刻不容缓起来。
但是,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一定会得胃癌吗?
我不是“胃癌细菌”!
答案是否定的——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并不一定会得胃癌。
幽门螺旋杆菌确实在我们胃内造成破坏,导致包括胃癌在内的一系列疾病,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——从感染到导致各种胃病到早期胃癌,通常要经历数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。
同时,幽门螺旋杆菌也不是诱发胃癌的唯一“元凶”,生活环境、饮食、遗传、年龄增长等,都与胃癌的发生相关。
所以,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不要过度惊慌,但也要积极就诊,妥善治疗。
在我们现有的成熟的用药方案帮助下,让幽门螺旋杆菌在酿成恶果之前从我们的胃里“消散”。